偶遇这本书,是在周末安静的回声馆里,正午的阳光透过大大的玻璃幕墙折射到书案上,正好有一束光直射到这本书的封皮,它澄澈干净的蓝色封皮上印着点点流萤,被看客反复摩挲的已经陈旧,反而像一个旧识的老朋友似的。看到介绍,更有一股气把它读下去的冲动。
这本由美国克丽丝汀·汉娜执笔,温暖又真挚的友谊著作,在这个下午深深地感动了我。主人公凯蒂和塔莉从少女时代起,长达30年的友谊,展现了女性一生中的种种经历和选择:成长,恋爱,结婚,生子,事业,家庭…….整本书厚重却不感冗长,篇幅庞大,内容丰富,一段相知相惜令人欣羡的友情,在我面前如长轴画卷般展开。
少女时代骨子里相同的叛逆和青春期的骚动,使两个家庭背景和个性迥异的女孩惺惺相惜,成为最好的朋友,从此骨肉相连。青年时期两个人对爱情观感的不同,也不能使她们疏离,即使后来两人之间夹杂着说不清道不明的与同一个男人的纠葛,理性和友谊最终战胜了一切,人性的光辉展露无遗。步入中年后事业和家庭上貌似南辕北辙的分歧,两个人之间犹如最亲密的恋人一样,分分合合,形成了她们相处之间独有的链条和模式。她们总是在对方最需要的时候能摒弃一切无所谓的自尊和隔阂,迅速、毫无保留地来到对方的身边,给予对方最无私最可靠的慰藉和帮助。这样的情谊,这样的知己,人生有一个足矣。
这本书对于我所引起的共鸣,使我不停思索我所经历过的友谊之路。少女时期的闺蜜,至今虽然天各一方,见面时仍然能够畅所欲言,无所顾忌地嬉笑打骂,没有刻意的炫耀,没有虚伪的同情。痛苦是个体的感受,即使不能感同身受,但每当这个时候,好朋友能在身边,就是最大的力量。
而书中带来的大洋彼岸国度里亲情、爱情与家庭价值的理念,也冲击着我这颗受到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心灵。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不足,渗透到自己的生活里,我试图重新去发掘家人,朋友和同事身上的闪光之处,去弥补之前没有意识到的过失,去纠正自己并不一定正确的执念。
一本书,抑或一首歌之所以能够深入人心,与细腻的笔触有关,更因为作者包含真挚情感的述说,有情所以动人。